2021年11月29日傍晚,一轮落日散尽了她的余晖,为尼日利亚一处港口的天空镶嵌了一条美丽的金边,似乎在向码头上一群大汗淋漓、热火朝天拉着葫芦(转运重型设备的工具)、扛着管子、烧着电焊的武船汉子们庆贺着、鼓舞着。
他们,正是几个月前毅然决然背井离乡,不远千里奔赴尼日利亚执行产品修理任务的2024澳门原材料1688旗下中国重工子公司武船“铁军”。
一个月前,他们已顺利完成了第一艘产品设备及相关系统维修、取样制作、系统调试、试验报检工作,以及第二艘船舶产品设备出舱和进舱的全部工作。
两日前,第二艘船舶产品系统恢复施工物资刚到,他们便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过程中去了。
如果不出意外,今年十二月底,第二艘船舶产品的维修任务将顺利结束,而他们也即将踏上期待已久的归家旅程。
“叮!”不知是谁的手机提示声响,打破了此刻久违的宁静。这群人中,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刘春雷默默掏出手机,看了良久。
他眉头先是紧了紧,稍后却又释然,道:“嗐!意料之中的事,大不了我们就在这儿过年!”
手机推送消息里,一则“尼始发双汉莎回中国行程被严禁!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(奥密克戎)来势汹汹”的新闻标题赫然醒目。
听到这则消息后,这群铮铮铁骨的汉子相互对视,神色中虽多了几分忧虑,但却转瞬即逝,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减,力度似乎也比平时大了几分。
原来,他们在尼日利亚成立的项目临时党支部,于29日清晨才召集大家刚刚开完新一轮的动员会。
期间,预测了非洲疫情蔓延可能会造成的诸多影响,讨论了怎样避免因国外圣诞节假期导致施工困难的问题,并立下了争取圣诞节前夕完成任务目标的军令状。
此时此刻,大家心里澄如明镜,却又都憋着一股子劲——家,暂时回不去。但任务,不能停!
“好在有12名同志已分5批顺利回国,目前剩下我们14人坚守岗位,原计划今年年底圆满完成任务后走,现在看来是不行了。虽然已经多方联系,但机票熔断,回国困难重重,这里面有几个师傅去年春节就在这儿过的,没想到今年……”
作为这支26人队伍领队和该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的刘春雷,在接受采访谈到归家问题时,言语里满是对“战友们”及其家人的亏欠。
而在进一步的深入交谈中,也使笔者逐渐清晰地意识到,近一年来,这支披荆斩棘、信念坚定的武船“铁军”到底经历了些什么。
01 接种疫苗急出征,简易工具任务重
2021年1月25日,庚子鼠年腊月十三。
队伍里第一批15名同志在成功接种完第二针新冠疫苗后,便匆匆踏上了前往尼日利亚的征程。紧随其后的,是接种完第二针疫苗,赶在三月底到达的第二批队员。他们来自公司设计、生产、管理各个部门。
尼日利亚和中国存在约七个小时的时差,而这并没有给队员们造成太大影响。一下飞机,第一批队员在顺利通过疫情检查后,便各自分工,一方面与船东确认设备更换及试验方案,一方面去现场协调当地施工所需条件、场地等相关问题。
当晚,他们住进了由任务业主提供的集装箱板房。
一切似乎都在按照预定计划,有序进行着。
“一二三!一二三!”
2月初,尼日利亚码头船坞一艘船舶“腹内”,一台重达几吨的废旧设备组被几个葫芦的铁链牵扯着徐徐上升,并逐渐与船舶主船体分离,而链子另一端卯足力气、喊着号子拉扯的正是一袭蓝衣的武船队员们。
在整个更换项目中,他们首先要做的,便是通过葫芦、人力和简易吊运工装,将废旧的设备一一转运出船舱。
此前,他们已经拆除了第一艘船舶产品内部连接4台设备及附近相关系统电路、管路,并在合适的吊点位置焊接了悬挂葫芦所用到的简易吊运工装,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。
需要更换设备的船舶产品有两艘,一共8台。也就是说,像这样只能单纯依靠人力进出的高强度转运工作,接下来还有15趟,而此次任务整体的工作量也远不止如此。
其实,这项任务就好比给船舶做一台器官移植的外科手术。
首先,要在船身上开“小口”(舱壁孔),其次将“损坏的船体器官”(废旧设备)周围的“神经”“血管”(电路、管路)切断,再将它们从船体内部“取出”,并“植入”全新的“器官”,同时修补好连接的“神经”“血管”,待船舶“恢复功能”(系统平稳运行)后“缝合伤口”(焊接并处理舱壁开孔),则任务基本结束。
只不过做这台手术的“医生”,是武船“铁军”。而他们所拥有的专业技能和工具,便成了决定这场“手术”成败的关键。
3月,用于第一艘船舶产品系统恢复的相关物资准时到位,加之第二批队员们及时赶到,第一阶段“手术”进行的很是顺利。
4月初,大家便已开始着手4台全新设备进舱相关事宜。料想着待到5月,相关系统恢复完成后,紧接着就是船舶出坞试验、系统报检等系列工作。
走到这一步,也就意味着离第一艘船舶产品重新交付的日子不远了。
02 水电短缺疟疾发,集思创智保任务
人算,不如天算。
5月雨季来临,尼日利亚的天空,时常笼罩起大片阴云。瓢泼大雨,竟造成当地供水供电短缺。
随之而来的,是蚊虫增多、疟疾多发。居住在集装箱板房里的队员们也未能幸免,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。
每日,队员们除了加紧完成各自工作外,还要和蚊虫斗智斗勇,与疟疾带来的不良反应做抗争。
虽然全员配齐了长袖工作服、蚊香、蚊帐、杀虫剂,且每三天对公厕、淋浴间、生活区域做一次卫生和消杀,却还是没能完全阻止疟疾横行。
工作中,不少队员突然出现了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高热等症状,先后累计11人被确诊疟疾感染,还有多人先后多次被感染。高峰时期,连续两周每天都有队员去医院看病。
后来,在任务业主的推荐下,小队采购了100盒青蒿素片集体服用,每天两片,连续服用三个月,才将疟疾感染的强烈势头控制下来。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7月上旬,历经疟疾折磨的队员们,好不容易结束了第一艘船舶产品水线以下的施工工作,马上便能进入到船舶出坞试验、系统报检的下一阶段。
眼看胜利在望,可不断加剧的恶劣天气及海况,一次又一次阻挡了产品出坞的脚步。
眼看8月即将来临,尼日利亚新冠疫情形势也日益严峻,时间过半,任务却止步不前了……
海的那边,有来自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慰问,还有家中亲人的翘首以盼。小队里,公司设计研究院负责现场施工技术指导的王琰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不等不靠,办法总比困难多!
抱着这样的信念,王琰与刘春雷一道开始策划备用的试验方案。
他们主动联系了总体所及公司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探讨,最终通过多方论证和模拟试验,提出了国内都很少用到的几种船坞内部起浮试验方案。
方案有了,但进行试验还需征得船东方的认可和支持。
于是,王琰和刘春雷又拿出了“三顾茅庐”的精神,连续三天“蹲守”船东办公室,先后给船东耐心细致讲解了坞内起浮越墩、坞内原位起浮、坞内原位起浮后移等实验方案,终于说服船东采纳了坞内原位起浮后移的试验方案。
8月6日,在船东方的大力支持下,该产品试验及对外报检工作得以顺利进行,节省了队员们至少3周时间。
03 战胜新冠和高温,出色业绩获赞扬
就在大家喜出望外,准备结束第一艘船舶产品最后几个试验项目的当口,新的问题又来了。
8月底,一名队员在工作期间不幸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,并在大家例行新冠核酸检测时,检测出了阳性。
百般无奈之下,小队立即停工隔离,并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,同时向公司防疫办公室进行了情况汇报。
幸运的是,隔离期间,余下的小队队员经过6轮的核酸检测,结果全部为阴性。
被病毒感染的那名队员,由于事先注射了两针新冠疫苗,所以症状较轻,在自我隔离治疗了一段时间后,没过多久也转为阴性,痊愈了。
可经此一役,小队折损了近40天的施工周期。
全员再复工时,已是10月11日。尼日利亚的天气也逐渐由潮湿的雨季,转变成每日持续30℃左右高温的旱季。
自那时起,这支远赴尼日利亚执行设备更换任务的小队队员们,心里其实都明白——今年,家,怕是暂时回不去了,但任务必须在年内圆满完成,不能停!
于是乎,这支武船“铁军”铆足干劲、开足马力,全身心投入到“战斗”中去。
刘春雷带着船体工艺员欧阳宇继续在现场坚守,王琰和翻译王明辉反复与船东沟通讲解技术工艺,生产队长胡俊、管系带班任爱平、张志钢等也左右开弓,带领队员精益求精安装设备、制作管线、恢复系统……
短短十五天时间,第一艘船舶产品得以重新交付,紧接着第二艘船舶产品施工任务进度也已过半。
11月下旬,此次任务业主寄来表扬信。
信中对这支武船“铁军”有效保障产品各项工作的进行表示感谢,并对整支小队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的军工精神及他们所作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。
这封表扬信,漂洋过海带来了他们在国外的故事,也带去了他们在国内亲友厚重的忧思。
尼日利亚港口的夕阳下,如今还有他们忙碌着被无限拉长的身影。
武船“铁军”,铁的是不屈的精神、是扎实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!
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(奥密克戎)来势汹汹,只愿他们平平安安归来就好!
不屈的精神
顽强的意志
扎实的技术
优质的服务
这就是武船“铁军”
愿我们的远征英雄们
出色完成任务
健康平安凯旋
来源:中国重工武船集团